-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刊[05/29]
-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征[05/29]
-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05/29]
-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收[05/29]
-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栏[05/29]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医学人文精神:当前医学生培养之关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日益丰富,追求科技的梦想飞速成真,但却与精神文明渐行渐远。与此同时,医疗科技发展飞速,医学教
随着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日益丰富,追求科技的梦想飞速成真,但却与精神文明渐行渐远。与此同时,医疗科技发展飞速,医学教育却未能赶上医疗科技发展的步伐。由于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的落后,医学生明显感到内在空虚。医学教育的不足,尤其是医学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贫乏,使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不能与社会大众的就医需求相匹配。简而言之,过度追求科技的现代医学脱离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未来之路会越走越窄,而医患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只有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的内涵与价值才能得以彰显,医学发展才能繁荣。
1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广义的人文精神教育包括校园人文环境,共建尊师重教、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校风,还应拓展到文化传承、哲学理念。医学人文精神是指在诊疗关系中,把患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同理心对待,尊重患者的价值[1]。由于医生与患者的特殊关系,医生是施救方,患者是被救方,这样一种地位的悬殊,就要求医方具有更多的人文精神、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帮助和救治患者,不仅包括患者的身体疾患,还包括患者所受的精神苦难[2]。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爱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患者是临床医生仁爱之心的具体体现。说到底,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就是服务生命。不同于医学知识、医疗技能的学习,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在对患者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追求与呵护上,包括对患者的生命状态、疾病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注与尊重。医学人文精神强调患者虽然是患病的个体,但是也有权利追求人格与尊严。从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开始,医学生就需要牢记医师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服务生命。如果医生没有仁爱之心,那就不是合格的医生;如果医院缺乏人文关怀,那就不是真正治病救人的场所。在医学生求学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措施。
2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还需要融入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医学院校该如何给予医学生更多的精神动力与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未来的重重困难,这是我国医学教育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3]。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注重学生医学科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忽视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培养。这不仅表现在人文类课程教学课时分配较少,还表现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单一。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小于8%,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3]。此外,人文教学内容枯燥,与时代脱节。医学院校所开设的人文类课程难以满足未来医学生岗位工作需要。
在医学技术主体化事业中,科学技术得到空前应用,同时也驱使医学教育陷入对科学技术无止境的追求中。在医疗技术主体化趋势下,医院似乎变成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组装的庞大医疗机器。在高科技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医生个体的作用变得渺小,技术引发的不良后果及其因果责任也变得模糊不清。这是医学人性偏移、技术主体化的危害。同时,随着医院进入资本运行行列,私立医院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必然导致医疗的无限扩张。公立医院因为政策因素,医院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医疗盈利模式,也导致一些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而这些因素使现代医学将治病与救人割裂开来。当医生选择决策的信条是科技进步或是成本效益,而不再是以人为本时,这样的医疗环境中人文精神将不复存在。
3 医学人文精神决定医学生服务生命的质量
生命无价,我们应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治疗,而不是冷冰冰的医疗物质帮助。医学人文教育应始于新生入学之际,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心中充满激情与渴望,带着求知向上、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这时正确引导医学生的精神追求,可能为其一生的医学事业奠定人文精神基础。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无论是动物实验课还是人体解剖课,都是生命对生命的付出,生命对生命的服务。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使其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动物的生命还是捐献者的遗体,都在默默地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生进入临床后,经常和患者一起面对疾病和死亡。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医学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无力感与挫折感。这时,医学生应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医学生需要以豁达与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患者。“偶尔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带着谦卑而慈悲的情怀阐释了医学核心的价值。医学生要避免对现代医学的盲目乐观,此外应加强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通过正确归因,增加自我调适,在挫折中学会正确面对危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进而服务更多的生命。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学习努力,磨砺心智,才会具备人文精神。
在许多疾病的终末期,现代医学已束手无策,这时医生应对患者采用临终关怀,为生命的离场做好准备,帮助患者在生命结束时获得平安。不仅如此,还应思考如何把逝者的爱留给他的家人、留给更多的人。
4 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3个层次
医学人文精神的3个层次[1]:首先是医学法律法规层面的教育,这是医学人文精神最基本的底线,医学生必须依法行医。二是医学伦理层面的教育,这是人文系统中最具操作性层面的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社会共识的道德准则,其中包括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坚持以防止或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为宗旨,一切医疗活动要以有利于患者为前提。第三个层面则是人性化层面,真正表达医学人文对健康和生命的主动关爱,体现医学仁爱精神,是医学人文从表层向深层的转化,是医学人文精神由外至内的深化。医学人文教育应从这3个方面同时着手,在医学生心中种下敬重生命、服务生命的种子。
5 临床实践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将人文精神转化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医学生不仅需要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变为服务治疗的工具,更要把对患者的关心帮助与爱传递给患者,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医患双方在面对疾病时,应是医生陪伴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选择和接受最好的医疗,帮助患者走出困境。医患合作,肩并肩共同战斗。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精神内容和训练方法需要落到实处,要重视临床实践过程中人文精神内容与训练方法,将抽象的人文精神内容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技能[5]。这些技能包括语言沟通、礼仪形象、医疗行为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决策思维技能、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6]。这些可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熏陶(临床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设置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如有计划地安排医学生练习医患沟通技巧;请法律专家授课增强法律意识;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专业心理学方法,改善医患关系。通过一系列人文实践,让医学生在每一次医患沟通中,发现医患关系中的问题,提高沟通和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能力,掌握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技能。最终使医学生具备现代医疗岗位胜任力,为成为德艺双馨的医生打下基础。
[1]曲巍,张锦英.医学人文与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2015(7):21-23.
[2]吴惠涓,赵正卿,赵忠新.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精髓[J].现代医药卫生,2011(20):3193-3194.
[3]杜宏.医学人文教育乃医学教育之根本[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6):561-563.
[4]王海平.生命教育: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维度[J].医学与哲学,2011(2):60-62.
[5]高蕾,陈幸华,张曦,等.实习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24.
[6]朱春艳,毛颖,高继明,等.教学医院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4):608-611.
随着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医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日益丰富,追求科技的梦想飞速成真,但却与精神文明渐行渐远。与此同时,医疗科技发展飞速,医学教育却未能赶上医疗科技发展的步伐。由于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的落后,医学生明显感到内在空虚。医学教育的不足,尤其是医学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贫乏,使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不能与社会大众的就医需求相匹配。简而言之,过度追求科技的现代医学脱离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未来之路会越走越窄,而医患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只有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医学的内涵与价值才能得以彰显,医学发展才能繁荣。1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广义的人文精神教育包括校园人文环境,共建尊师重教、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校风,还应拓展到文化传承、哲学理念。医学人文精神是指在诊疗关系中,把患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同理心对待,尊重患者的价值[1]。由于医生与患者的特殊关系,医生是施救方,患者是被救方,这样一种地位的悬殊,就要求医方具有更多的人文精神、使命感和奉献精神,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帮助和救治患者,不仅包括患者的身体疾患,还包括患者所受的精神苦难[2]。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爱每一个生命、关爱每一个患者是临床医生仁爱之心的具体体现。说到底,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就是服务生命。不同于医学知识、医疗技能的学习,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在对患者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的追求与呵护上,包括对患者的生命状态、疾病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注与尊重。医学人文精神强调患者虽然是患病的个体,但是也有权利追求人格与尊严。从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开始,医学生就需要牢记医师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服务生命。如果医生没有仁爱之心,那就不是合格的医生;如果医院缺乏人文关怀,那就不是真正治病救人的场所。在医学生求学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措施。2 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还需要融入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医学院校该如何给予医学生更多的精神动力与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未来的重重困难,这是我国医学教育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3]。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注重学生医学科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忽视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培养。这不仅表现在人文类课程教学课时分配较少,还表现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单一。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小于8%,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3]。此外,人文教学内容枯燥,与时代脱节。医学院校所开设的人文类课程难以满足未来医学生岗位工作需要。在医学技术主体化事业中,科学技术得到空前应用,同时也驱使医学教育陷入对科学技术无止境的追求中。在医疗技术主体化趋势下,医院似乎变成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组装的庞大医疗机器。在高科技大规模应用过程中,医生个体的作用变得渺小,技术引发的不良后果及其因果责任也变得模糊不清。这是医学人性偏移、技术主体化的危害。同时,随着医院进入资本运行行列,私立医院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必然导致医疗的无限扩张。公立医院因为政策因素,医院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医疗盈利模式,也导致一些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而这些因素使现代医学将治病与救人割裂开来。当医生选择决策的信条是科技进步或是成本效益,而不再是以人为本时,这样的医疗环境中人文精神将不复存在。3 医学人文精神决定医学生服务生命的质量生命无价,我们应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治疗,而不是冷冰冰的医疗物质帮助。医学人文教育应始于新生入学之际,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心中充满激情与渴望,带着求知向上、救死扶伤的崇高理想。这时正确引导医学生的精神追求,可能为其一生的医学事业奠定人文精神基础。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无论是动物实验课还是人体解剖课,都是生命对生命的付出,生命对生命的服务。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使其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是动物的生命还是捐献者的遗体,都在默默地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医学生进入临床后,经常和患者一起面对疾病和死亡。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医学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无力感与挫折感。这时,医学生应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它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医学生需要以豁达与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患者。“偶尔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带着谦卑而慈悲的情怀阐释了医学核心的价值。医学生要避免对现代医学的盲目乐观,此外应加强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通过正确归因,增加自我调适,在挫折中学会正确面对危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进而服务更多的生命。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学习努力,磨砺心智,才会具备人文精神。在许多疾病的终末期,现代医学已束手无策,这时医生应对患者采用临终关怀,为生命的离场做好准备,帮助患者在生命结束时获得平安。不仅如此,还应思考如何把逝者的爱留给他的家人、留给更多的人。4 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3个层次医学人文精神的3个层次[1]:首先是医学法律法规层面的教育,这是医学人文精神最基本的底线,医学生必须依法行医。二是医学伦理层面的教育,这是人文系统中最具操作性层面的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社会共识的道德准则,其中包括尊重患者自主选择权,坚持以防止或减少对患者的伤害为宗旨,一切医疗活动要以有利于患者为前提。第三个层面则是人性化层面,真正表达医学人文对健康和生命的主动关爱,体现医学仁爱精神,是医学人文从表层向深层的转化,是医学人文精神由外至内的深化。医学人文教育应从这3个方面同时着手,在医学生心中种下敬重生命、服务生命的种子。5 临床实践是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将人文精神转化为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医学生不仅需要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变为服务治疗的工具,更要把对患者的关心帮助与爱传递给患者,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医患双方在面对疾病时,应是医生陪伴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选择和接受最好的医疗,帮助患者走出困境。医患合作,肩并肩共同战斗。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精神内容和训练方法需要落到实处,要重视临床实践过程中人文精神内容与训练方法,将抽象的人文精神内容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技能[5]。这些技能包括语言沟通、礼仪形象、医疗行为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决策思维技能、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6]。这些可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熏陶(临床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设置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如有计划地安排医学生练习医患沟通技巧;请法律专家授课增强法律意识;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专业心理学方法,改善医患关系。通过一系列人文实践,让医学生在每一次医患沟通中,发现医患关系中的问题,提高沟通和理解患者心理需求的能力,掌握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技能。最终使医学生具备现代医疗岗位胜任力,为成为德艺双馨的医生打下基础。参考文献:[1]曲巍,张锦英.医学人文与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2015(7):21-23.[2]吴惠涓,赵正卿,赵忠新.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精髓[J].现代医药卫生,2011(20):3193-3194.[3]杜宏.医学人文教育乃医学教育之根本[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6):561-563.[4]王海平.生命教育: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维度[J].医学与哲学,2011(2):60-62.[5]高蕾,陈幸华,张曦,等.实习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24.[6]朱春艳,毛颖,高继明,等.教学医院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4):608-611.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qikandaodu/2020/052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