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饶毅:医学教育的核心永远是科学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们奋战在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维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时用医学科学的最新研究与发现去帮助大众理性地看待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们奋战在一线,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维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时用医学科学的最新研究与发现去帮助大众理性地看待疫情的变化与发展--致敬这些伟大的逆行者们!

但在关注当下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让中国的医学教育能够在将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在"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就表示,医学教育在美国、中国乃至全世界相比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是相对落后的体系,没有跟着现代的研究前沿而进行改变 。

同时,他强调,要敢于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推动医学和医学教育改革,相信存在着由中国推出比全世界都好的医学教育的可能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

永远是科学

我不认为未来教育是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这是对文科适用,而对理工科和医科并不适用。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根据不同个体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的需求来进行的,形成适合于个体的成长及其对社会的相应贡献。

回到医科教育,我认为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核心永远是科学,不可能是人文。

人文对医学的实践和医学教育有一定的贡献,但非常有限。如果相信人文情怀能够改善医疗条件,我们就不需要有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

人文基础由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和所接受的中小学教育决定,大学之后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对医学教育来说,加强人文是可取的,但把人文作为医学的核心是一条错的路,是一条用心理来治疗疾病的路。

过去一百年来,医学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如果没有现代医学,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我们大部分人活不到现在。很多会因为没有疫苗很小就死去,或因为感染而死去。这些是医学科学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医学人文带来的结果。

今天的人能够有这样长的寿命,不代表我们以后就应该进入以人文关怀、而不以科学为基础的医学,因为医学的核心是让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过去活到50岁就不得了,今天很多人能活到90岁;医学的进步,可以让更多人活到120岁。这时候会有一批完全新的疾病出现,这些疾病在进化里面没有被淘汰,所以非常难治。而靠着科学我们可以推进,活到150岁。

所以医学的核心,毫无疑问永远以科学为核心。以科学为核心的医学,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研究。所以我认为现代的医学教育要以科学和科学研究为核心,再小的医学院校核心应该是研究。因此现在新医科的发展对我来说非常得清晰,是建设一个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好的医学院校。

这些研究可以包括我们传统做的生理生化解剖、药理研究等;也可以包括现代的以基因组、干细胞和其他更先进的新学科为核心的研究。这些研究要在我们的教学里体现出来。

本文作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教授资料图(来源:"未来教育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

对当下医学教育的观察与反思

医学教育在美国和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落后的体系,进步得都非常慢,原因是很不一样的,但都没有跟着现代的研究而改变医学教育。

在中国的学科里面非常容易看清楚,过去30年我们的生物科学教育有非常大的变化,但全中国的医学院变化非常小。

例如,在基础医学教育方面。基础医学以前主要是为了提供生理生化解剖等学科的老师而进行的教育,以培养师资为核心。这个肯定是错的,现在好的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的核心应是研究。

这些研究,一部分是最好的科学研究者,另外一部分是对学生。基础医学的学生有一部分的出路应该面向产业,变成生物医药技术的员工和领军人才。这在美国和中国都没有进行。

公共卫生教育在今天就不应该继续是以预防医学为主。这部分传统的内容继续在,但是公共卫生的很大一部分,一定是根据目前基因分析的改变,而要加上一大部分概率统计和基因分析的相关内容。

除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之外,基因分析对人类的贡献明显在日益扩大,以后对大家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我预计在大部分人有生之年,基因测序、基因分析,可能会像看手机一样方便。你每天要做两到三次,看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你的基因、对你的健康有什么影响,通过基因分析来推测。

这个技术目前是做不到的,但是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分析老鼠血液中基因的化学修饰来推测和确定老鼠的年龄。你不需要知道老鼠的年龄,检测它的血液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相关性。如果是因果关系,那么就可以设想,你跟谁吵了架,跟谁喝了酒,对你的年龄是延长还是缩短的。

从科学的规律来说,我认为这个事情在几十年之内应该可以做得到。如果做得到,现在的医学教育有没有教会这一批学生,能够面向公众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教育呢?这部分工作是现代公共卫生教育很大的一块缺失,而科学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一大批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入,对于成像的诊断、远程医疗,会有很大的推动。那么我们全世界的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有没有加这一块?大部分的医学院都继续原来的模式在做,没有做改变。

过去几十年中,医学教育最大的一个改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做的一件事。哈佛大学把生理生化原先按学科教学,改成了肝脏的生理生化药理和脾脏的生理生化药理这样纵向的教学。

这个教学改变有一定的意义,但其意义非常有限,而且主要适合于美国的医学院,并不适合中国医学院。因为美国医学院学生已经进行过本科教育,有一部分生理生化知识基础,而中国医学院的学生不是。

医学教育应根据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沿

来进行改革

我认为医学教育的改革,要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沿,在研究前沿推出新概念和新需求的时候,来进行比较重要的改变。

我相信在少数医学院开始做改革后,会刺激和带动其他医学院进行改革,最后使得我们真正对于人类医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并且,医学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催生出更多治疗方式、治疗方法。

医学不会再仅仅是一个福利事业,除了是改善人类健康的同时外,其本身也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支柱。

所以我想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做到现代医学的改革,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这个挑战大部分是在中国和美国都没有进行过的,所以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敢于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动。在那个时候,我相信存在着由中国推出比全世界都好的医学教育的可能性。

本文由"未来教育管理研究"微信公众号整理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演讲所得,原题为《饶毅:医学教育应根据科学研究的发展前沿来进行改革》。

作者:饶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播动态、普及理念、服务教改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zonghexinwen/2020/0529/351.html



上一篇:继教--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20年
下一篇:中国临床医学教育获世界认证 众巢医学(股票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稿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版面费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