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燕宪亮教授:新形势下急诊学科的发展及人才建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急诊医学是用最短时间、最少临床证据挽救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学和救治策略之间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一种艺术。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创

急诊医学是用最短时间、最少临床证据挽救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学和救治策略之间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一种艺术。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创伤、中毒、公共卫生事件及自然灾害等等造成人体极度痛苦或威胁生命的情况都是急诊医学需要涉猎的范畴。回眸急诊医学科的发展历史,以历史为镜,我们才能看清急诊医学未来的发展之路。近日,本报有幸邀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燕宪亮教授,以徐医附院急诊医学科为例,透过历史为我们分析我国急诊科未来的发展之路。

燕宪亮教授访谈

燕宪亮教授简介

急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兼急诊医学科主任;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第十三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以色列Rambam学院、美国HMS & MGH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届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学组委员,中国地市级医院急诊专科医联体理事,中华医学会第八届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九届急诊医学分会危重病学组成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委员、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复苏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院协会急诊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急诊医学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组秘书,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委员、院内应急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徐州市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徐州市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审稿人,《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1

发展中的急诊医学科,亟须补上这些短板

燕宪亮教授:我国急诊医学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代急诊人的努力,目前急诊医学科已经进入“3.0时代”,尤其随着全社会步入5G时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急诊科的发展中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不足。急诊医学科在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级别的医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不同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医疗事业发展也较快,相应的急诊专业也发展较快。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在发展较快的城市,一些医院急诊科已将很多先进的高科技设备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而在一些县乡医院还没有形成建制的急诊科,仍是专科医生轮流上急诊。急诊科与其他专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很多人眼里,急诊科不具有专科的优势,没有专业技术,急诊科专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急诊科在科研方面相对比较落后,急诊科医生平时工作面广且量大,忙于日常的医疗工作,难以形成常规的科研思维,整体上没有其他专业进步显著。因此,在面对这些急诊科发展的不平衡时,如何让急诊科发展得更好,也是急诊医学界同仁们,尤其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的同仁们一直在不断探讨的问题。

那么具体在各医院中,也确确实实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在病源丰富的医院,专科经常选择性地收治患者,凡是专科不愿管或管不了的患者都要由急诊科来处置,一些略微复杂、不能及时明确诊断的病例,各专科相互推诿,导致急诊科病源混杂、甚至发生患者积压的情况;而在病源匮乏的医院,则存在专科之间争夺患者的现象,时常有部分医务人员跨专科收治患者,这些均体现了急诊科职能难以专业化的真实写照。还有一些医院的急诊科,人员不足,军心不稳,业务不精,设备不良且更新不济,从而造成了急诊服务流程不佳的现实情况。我们知道,三大中心建设都与急诊科有关,但由于以上客观存在的原因,很多急诊科不能非常标准地按照三大中心的规范流程来完成相关的工作。

以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均需制度设计层面上予以解决。主要原因还是:整体人、财、物投入不足;很多的老院区缺乏足够的物理空间,各种流程难于最优化;人才储备不足,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兄弟科室对急诊医学科的理解程度远远不够;科研基础薄弱,需要从政府、学会及医院层面上对急诊医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内在发展的动力与政府、社会和患者的需求亟待协调一致;互联网医疗或者智慧医疗在急诊医学中应该得到加强。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zonghexinwen/2020/0716/383.html



上一篇:老外爱中医:每25个美国人就有1个做过针灸
下一篇:腾讯医典与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合作,推进医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稿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版面费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