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科院院士葛均波:中国医学教育体制亟需改革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中科院院士葛均波:中国医学教育体制亟需改革 葛均波:我们的教育有时候使学生创新的动力受到了一些影响。我们喜欢背书、答题,不喜欢去“出题”。就这一点我们应该去

原标题:中科院院士葛均波:中国医学教育体制亟需改革

葛均波:我们的教育有时候使学生创新的动力受到了一些影响。我们喜欢背书、答题,不喜欢去“出题”。就这一点我们应该去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先进的经验、教训和理念。我们应该在具备一定的能力的情况下去“出题”,而...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会长、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的头衔很多,但他直言:“我们过去这些年所有行业都要评职称,一定要有级别之分,其实没必要这么做,称呼医生即可,这就是尊称。”

“现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设有专硕、科硕、专博、科博四个学位,而且还有四证合一、八年制博士,搞得体系比较混乱。”近日,葛均波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独家专访时呼吁,“医学教育5年足够了,之后再进行3年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完成规范化培训就应该获得‘医学博士’,可以看病,也能选择继续做科研。”

酷爱金庸武侠小说的葛医生觉得自己更像萧峰,“愿意打抱不平,愿意主持正义。路上看到有人打架受欺负,就忍不住想上去帮忙。”2016年4月1日,葛均波在万米高空的赴美航班上紧急救治了一名突发心衰合并房颤的美国乘客,并一路护航至飞行目的地,此事被广为流传。

对于当前的抗疫,葛均波表示我国做得很成功,而就世界范围而言,还是应该鼓励、倡导和活跃国际之间的合作,因为医学是无国界的。“我们不能因为保守就闭关锁国。有一点是肯定的,新的治疗手段、新的治疗药物等成果应该是人类共享的。”

人工智能对医学是划时代的技术

《21世纪》:这次因为新冠疫情,数字化医疗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你怎么看待医疗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

葛均波: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数字化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让原来无法去医院就诊的病人在家里就能获得便捷的服务,但是原则上讲这还不能承载真正的人工智能项目。

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帮助医生使治疗同质化。我们一直呼吁病人去基层医院,但是病人好像并不愿意,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病人不信任基层医院,二是基层医院的医生确实也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未来有了人工智能以后,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可以与人工智能配合,或者与专家远程问诊,对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和管理、病人的随访建立一体化的治疗方案,这样很多慢病的病人就无需耗费大量时间去大医院排队就诊。

未来的人工智能,我个人认为会是对目前医疗的一个补充,完全替代在近几年可能无法实现。

《21世纪》:随着医疗的数字化,对医生来说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葛均波:与原来不一样,现在的医生都有现代化的辅助方式。以穿刺为例,之前穿刺可能会穿透血管导致出血,现在穿刺会有超声波的辅助,可以清晰看清血管的位置,医生可以清晰地判断该穿多深。原来我们的操作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犯的错误中学习,现在有超声波、人工智能的引导,比原来会容易一些,而且并发症会减少。

在疾病诊断方面,未来人工智能的计算速度可能比医生更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把所有资料整合到一个平台,供医生选择。这样医生就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的推荐,选择一个治疗方式。因此,人工智能将提高治疗的精准性。

《21世纪》:你有没有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

葛均波:我们对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我们希望可以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有无危险因素等主学特征判断他在这个年龄段可能患的疾病、临床会出现的表现、需要哪些检查。

2018年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我们进行了一次“老葛跟小葛”的对话,老葛就是我,小葛是一个通过深度学习和不断积累的人工智能医生。当时,我给小葛出了一个考教授的题:一位53岁的女性患者,3天前进行了子宫肌瘤手术,今天下床时突然感到胸痛、出大汗,考虑是什么疾病?建议做哪些检查?小葛表现得比较理性,会仔细阅读病人的各类检查报告,并在短时间内辅助医生做出明确的诊断。而教授面对同样的题目可能会紧张,然后无法正确回答。因此,人工智能未来对疾病的精确诊断、精确治疗提供了便利而且提升了效率。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zonghexinwen/2020/0907/515.html



上一篇:张雁灵:在第二届毕业后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下一篇:1例老年压疮患者应用负压吸引的护理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稿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版面费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