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栏[05/29]
-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收[05/29]
-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投[05/29]
-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征[05/29]
-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刊[05/29]
沈洪兵院士:医学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9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做出部署;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如何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9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做出部署;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如何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将邀请医学院校知名管理者、学者分享他们的经验、思考与建议。本次分享学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
沈洪兵
当前,医学教育正处于全球科技革命、健康中国战略、医教协同发展三大机遇交汇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医学教育涉及教育和医疗两个民生领域,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医学院校要主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提升政治站位,着眼发展全局,深化医学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义无反顾的新担当、新作为,努力践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使命。
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结构
在科学规划人才层次类型方面,医学院校既要立足社会经济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也要以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为导向,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主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比如,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校需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探索,重点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高水平医学院校在稳步扩大本科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5﹢3”一体化教育,加大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接轨,试点探索公共卫生专业博士学位(DrPH)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改革。
加快民办、高职类院校向卫生与健康相关应用型专业办学转型,重点发展护理、康养等相关专业,增强一线护理力量。
在优化人才培养专业结构方面,进一步健全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完善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学科专业结构,引导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等专业协调发展。布局新医科建设,主动设置和发展智能医学等新兴医学、交叉医学专业。在儿科、精神科等医疗资源紧缺的地区,有条件的高校可适当增设儿科学、精神医学等紧缺专业,加强地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
提升医学人才胜任能力
全面推进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强化整体医学观念,建立“系统—整合式”医学课程体系,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临床与预防融合,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选修课“菜单”,完善第二课堂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效融合,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和熏陶。
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教育,确保医学生掌握必备的群体和个体预防知识以及技能,尤其要重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强化防疫和慢病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储备。
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在培养“医防融合”基层卫生人才中的作用,参与制定“医防融合”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医防融合型的全科医学人才,做好人民健康的“守门人”。
打造校院一体、融合贯通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前期基础实验“实战式”“情景式”训练,将“初级临床实践”和“基层(社区)卫生实践”纳入基础课程,重视早期接触临床,熟悉社区医疗、预防保健、老年康复、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医防工作程序、方法和技术;重视临床阶段课程规划与落实,加强见习、实习等临床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考核评价和质量监控,重点解决实践教学中制约医学生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全过程培养“仁心仁术”
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教育和医学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全面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以课程育人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逐步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确保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互联互通,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构建完善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成长导师、本科生导师、辅导员助理、家长观察员“六位一体”育人体系,强化专职与兼职、管理与教师、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同,开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zgjxyxjyzz.cn/zonghexinwen/2020/1030/594.html